药王孙思邈的秘传宝典《仙家十剂》
提到药王孙思邈,最出名的莫过于他的医学巨著《千金方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,以人命重于千金,故取“千金”为书名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孙思邈年轻时,曾隐居陇州药王洞,为另一本道家医学瑰宝开启了一扇大门。他在药王洞炼丹修道时,也在闲暇之际为当地的百姓行医治病,并根据实际的经验和自己的总结撰写了《仙家十剂》。
后来,这本《仙家十剂》并未被孙思邈带走,而是作为药王洞的传家宝留了下来。到了宋元时期,全真道祖师、王重阳的大弟子马钰归隐于此,发现了这本《仙家十剂》,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,孙思邈留下的那本原著已有缺失,马真人利用自己道医的理论细研深究,再行增减,根据当时老百姓贫困的生活情况,取材多为平日常见的食材,为的是让百姓在面对一些常见病时有药可用。
一直到了抗日战争时期,因民间“十道九医”的说法,国民党部队面向全国道观发榜征收随军军医,时任药王洞道观的掌门已60有余,但毅然揭榜,欲参军报国,后因年事太高被拒,于是大弟子代替他加入。
临行前,掌门将《仙家十剂》交与大弟子,一来按道观规律,掌门羽化后,此物应由大弟子继承,二来此书上的处方简单有效,在随军行医的路上还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。大弟子随军来到了长沙,在这里偶遇了另一位揭榜参军的道友,也是后来享誉海内外武术界、道教界的得道高道蒋信平,两人并肩作战结成深厚友谊。在长沙保卫战爆发时,大弟子随突击队前往,此行凶险,他担心自己有去无回,故将下山时掌门传授的《仙家十剂》赠与蒋信平保管。果不其然他在这一次突击中以身殉国,蒋信平带着其留下的《仙家十剂》随部队一路征战,直到抗战胜利。
仙家十剂真本
期间,有一个患了疟疾的连长被带到蒋信平的面前,时值战争期间,药物匮乏,眼看这位连长已经快脱水身亡了,蒋信平命人将其捆绑在一匹骏马上,让人挥鞭赶马,骏马就带着连长一起奔跑,不知过了多少圈才停下来,这名连长出了一身汗,再服用了蒋信平开的药,不出几日竟康复了。这名李姓连长对蒋信平心怀感激,平日里多有结交,也成了朋友,后来因为战争缘故,两人先后离开了长沙,终身未见。
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一代宗师蒋信平
但世间的事,都自有他的安排,缘分这个东西确实说不清楚。抗战胜利后,蒋信平卸下军医之职隐居于陕西鸡峰山,期间常有一少年上山玩耍,并与蒋道长相识,两人相谈甚欢,蒋道长也喜爱此少年之极,时常讲授道家学说与他,而当时正值困难时期,蒋道长隐居山野间,油盐等日常物品更是稀缺,此少年时常从家中带一些油盐给道长,也算帮他度过了那一段难熬的日子。
全国解放后,蒋道长打算回青城山道观,临走的前一天,专程下山与少年道别,正当两人作别之际,蒋道长无意中瞥到少年家中有一张军人的照片,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是没有条件照相留影的,这是部队统一照的,相中人很是面熟,于是,蒋道长询问相中人是谁,得到的答案让其大吃一惊,原来此人正是几年前他救回的那个因为疟疾差点丢命的李姓连长,而眼前的少年正是连长的儿子。蒋道长感慨万千,将《仙家十剂》赠与少年,望其学以致用,习得一门养家糊口的本事,同时也能造福百姓。此少年即为成都仙家十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之父。
拿到《仙家十剂》的少年并未将道长的嘱咐放在心上,而是将它作为珍贵的礼物收藏起来。等到再一次想起,少年已经成了老人,在重病的床前,他将远在四川成都打拼事业的儿子叫回,说起年少时收到过一本道长赠与的医术,儿子翻遍了家中的大小柜子,才在一个破旧的箱子最下面找出了这本,已经被虫蛀得有些千疮百孔的古书。
巧的是李伟先生在得到此书之前,对道家文化及中医就情有独钟,平日结交的朋友中正好有道教人士和老中医,他请来了对古籍修复有经验的专业人士,又结合道教朋友和老中医的帮助,最大程度恢复了这本差点失传的古籍《仙家十剂》,并于2015年成立了成都仙家十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潜心将书中的方子研制成针对不同病症的药食同源制剂。有针对慢性咽炎的“咽苏茶”、针对痛经的“蜜乐舒”、以及针对特定息肉的“息福欣”。